《运输包装》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简介
一、课程负责人简介:
李琛,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副主任,副教授,家具设计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第一期骨干教师,东北林业大学运输包装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功能性包装材料与生态设计,主讲运输包装、包装系统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应用力学等课程。
二、课程介绍:
《运输包装》是东北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危害,造成这些危害的多种因素和将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应采取的技术和手段。课程主要讲述包装动力学基本知识、流通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讲述如何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完成产品的缓冲设计、防振设计、外包装箱设计、集合包装设计,以及运输包装件性能测试等相关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对产品运输过程中损坏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并达到能够独立对产品进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结合“双一流”高校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形成以“课程思政、信息技术、问题导向、实践融合”为四条经线,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四条纬线,“四经四纬、纵横交织”的方法体系。以“导学、乐学、会学、优学”为四学,“专心、匠心、信心、创心”为四心,“四学四心、教学相长”的教学实效。构建“四经四纬、四学四心”的智慧教学模式。
依托信息技术,建设运输包装超星平台课程,自建设以来每年都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资料,目前教学内容已覆盖全部章节和知识点,重要的知识点配有视频讲解,题库 300 余条,作业库 100 余条,学习资料 500 余项,选课人数达到498人,访问次数203787次。通过课程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管理。
利用生产实习、课内实践、开放实验、课程设计实践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开展专家讲堂、真题真做、专业竞赛等,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导向为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求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发现新问题,层层深入、拓展提升,磨炼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专心致学,专注匠心、传承创新,并收获信心、受益终生。
四、育人成效与价值:
课程目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自线上教学平台开始应用以来,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功能,包括作业、测试、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受到学生极高的评价,线上线下协同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得到不断完善与提升,课程获批校重点课程、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教师获得校教学质量二等奖、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教学改革奖等,主持及完成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校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创新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指导学生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省级本科优秀毕业生、中国包装创意大赛三等奖及优秀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以及及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的“四经四纬、纵横交织”的教学体系取得了“四学四心、教学相长”的教学实效,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